关键词: 这里是您的关键词
SERVICE PHONE
0536-6063199
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SERVICE PHONE
0536-6063199

咨询热线

0536-6063199
地址:诸城市舜王街道工业园
电话:+86-0536-6063199
传真:+86-0536-6480066
邮箱:xinxudong@xinxudong.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新旭东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有机食品尚难成超市“主角”

发布时间:2012/07/05 点击量:

有机食品主要针对追求生活品质并具有较强经济能力的消费人群,短期内不可能成为面向大众消费的超市“主角”

“一品一码”的有机产品追溯体系正日趋完善。按照新规,7月1日起,所有出厂销售的有机产品将执行新国标,统一加贴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识(含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识)、惟一编号(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标识)。经济导报记者2日走访济南多家大型超市发现,曾经红火一时的有机蔬菜专柜已经在超市难觅踪迹。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认证费用昂贵,不少企业难以承担,不得不放弃有机认证。超市难觅有机蔬菜2日晚7时,导报记者在银座购物广场无影山店的生鲜区看到,普通蔬菜已所剩无几,而精品蔬菜销售区依然是满满当当。导报记者注意到,曾经的有机蔬菜已无踪影,现在销售的多是“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价格较此前的有机蔬菜也“亲民”了不少。以某生产基地的彩椒为例,此前的两粒装有机彩椒,标价大都在15元左右,现在彩椒不再有“有机”二字,同样的包装一般不超过10元,比原来便宜了约1/3。不过,即便如此,也比普通彩椒贵出1倍以上。导报记者在生鲜区待了近30分钟,共看到7名消费者前来买菜,但大多是在普通蔬菜区挑拣一番,只有一名在精品区看了看,但没购买。导报记者和这7名消费者交流得知,其中5名“从来没买过有机蔬菜,也很少买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两名“买过,但次数不多”。

曾买过的张女士告诉导报记者,“有机蔬菜太贵了,口味上和普通蔬菜也差不多。”生鲜区促销员向导报记者表示,精品蔬菜“卖相好、新鲜”,由于价格相对较贵,购买者多为年轻顾客。在超市二楼,导报记者在粮油区一排货架上看到包括杂粮、面条、面粉、大米等多款产品在内的有机产品。但大部分仍只贴有旧标签,只有少数几种生产日期在今年4月以后的产品,包装袋上贴有新的有机追溯标签,防伪涂层上附有“刮开涂层,查询真伪”的字样。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一同实施的,还有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目录》。根据目录,蜂蜜、枸杞、化妆品、水等产品,都已不能再进行有机认证。但导报记者在蜂蜜专柜看到,某品牌3款生产日期为2011年4月的蜂蜜仍标注“有机蜂蜜”字样,价格是同品牌非有机产品的2倍之多。对于新规,该专柜销售人员表示并不知情。导报记者还发现,有机酱油、有机奶等产品都未加贴有机认证新标签。高费用成认证门槛

“5月1日后,到期的有机蔬菜认证我们就已不再办理。”济南市农业局环保站工作人员向导报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未受理新的有机蔬菜认证。据这名工作人员介绍,主要原因是有机蔬菜生产过程较难控制,在水源、土壤、空气污染严重的大环境下,现有土地至少要经过3年的土壤改良,才能开始种植有机蔬菜。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还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能使用基因工程技术,除草全靠人工操作,时间成本和种植成本都较高。据了解,在有机认证新规之下,申请有机认证的每一种产品,每出产一次就要接受一次检测,无论从检测项目还是次数来说,都比以往多了不少,企业需要支付的检测认证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上述工作人员透露,一个蔬菜品种的认证费用是几万元,如果生产基地有十几个品种,每一个品种都需验证,一次费用可能就需要上百万元,“高费用拦住了不少企业。”认证更严格,认证成本提高,使得企业的前期投入相应增加。这名工作人员担心,这些成本最终都要转嫁到零售价中去,再加上流通领域的损耗等费用,有机蔬菜的整体售价将会更高,“普通消费者根本没有实力消费,目前市场上有机蔬菜销售多为配送和团购,这大大限制了销售的规模,导致认证效益和费用不成比例。”锁定高端消费群

在无影山东路,老家农场的经营者高经理在济南南部山区有自己的生产基地,面对成本高、销售渠道受限,为让有机蔬菜概念深入人心,老家农场打起体验牌。公司不定期地组织消费者到蔬菜基地参观,让消费者亲眼目睹、亲口品尝,以实际口碑为有机蔬菜现身说法。

此外,公司还打破种植有机蔬菜的单一盈利模式,把网上农场模式搬到田间,并拓展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有机产业链,带动有机产品的消费。“我比较疑惑的是,国家一直强调食品安全,企业做有机食品就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为什么要设置那么高的门槛,把部分企业拒之门外。”高经理说,有机食品对于生产条件与技术的要求极为严苛,生产量较小。加上目标消费者是小众群体,销量低是业内的普遍情况。本就严格的检验程序,如今又增加了不少新规定,无疑将使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很难实现盈利。当然,也有企业迎难而上。冬暖式大棚西葫芦之乡阳谷县阿城镇园艺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刘义元告诉导报记者,他打算先把自己合作社中的200亩地建成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我们的条件得天独厚。”刘义元说,由于靠近黄河,加之当地工业企业少,水源没有被污染,空气质量相对较好,成为有机蔬菜种植的一大保障。此外,近年来他一直坚持秸秆腐熟还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极低,这使得土壤改良成本大大降低。对于高昂的认证费用,刘义元表示,他打算先认证一个品种,然后利用该品种的带动作用,逐渐扩大认证范围。“目前生产的都是精品菜,客商分布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合肥等外地大城市。”刘义元说,去年他试着种植有机西葫芦,“当时我带了30根到北京的超市,每根15元,很快就销售一空。超市负责人说有多少要多少。”但最终因种植量小、形不成规模而作罢。

“有机食品还是有销售空间的,应该锁定部分高端人群。”刘义元说,多数超市定位为面向大众消费群体,而有机食品主要针对追求生活品质并具有较强经济能力的消费人群,短期内不可能成为面向大众消费的超市的“主角”。

“我现在担心的不是认证费用和销售问题,而是能否批下来。”他说当地8000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连续两年检验达标后上报,目前还没有批复下来。“只要拿到证件,我有信心做好有机蔬菜。”